土葬首先需要的是墳地。舊時(shí),漢族多采用土葬,城市一般人家都有自己的祖墳,即私人墓地。墳地的選擇是由陰陽生根據(jù)八卦的陰陽五行擇定“風(fēng)水寶地”,俗稱“相陰宅”。那時(shí),凡是能夠買得起地的人家都盡可能購置墳地,為的是讓自己的祖宗安生。民間普遍認(rèn)為亡者以“入土為安”。那些赤貧之家無力購地,死后多葬于荒郊,俗稱為“亂葬崗子”。
換好裝裹后,要請畫師為死者畫像,用以布置靈堂。杠房人抬來“床板兒”,也就是靈床,亦稱“逍遙床”,將死者安置在床板兒上停靈。死者停靈要頭對屋門,并在頭前設(shè)一小供桌,點(diǎn)上燜燈,擺上水果、
五谷、點(diǎn)心(硬皮、小八件兒)等供品。其中一定要給死者供上一碗裝滿飯菜的供品,放一雙筷子,謂之“倒頭飯”。同時(shí)燃香,香的兩頭點(diǎn)燃,橫放在香架上,謂之“倒頭香”。此外,在桌前地下放燒紙瓦盆一具,合家舉哀焚紙。并于門外焚燒紙糊的轎子,謂之“燒倒頭轎”,意在讓死者靈魂乘轎上西天。貧窮者可用炊具笊籬代而焚之。
此時(shí),家人要將停尸屋內(nèi)所有的帶玻璃鏡子的物品移置別室或用白布、白紙遮蓋嚴(yán),直至死者下葬后方可揭開。俗傳是防此等物品照映亡人,使其靈魂被攝入,不能順利離家。同時(shí)還要在窗戶紙上捅一個(gè)洞,意思是讓死者靈魂從這里赴望鄉(xiāng)臺。
現(xiàn)代喪禮,因茶房這一職業(yè)的取締,停尸一般由自家人辦理,或請稍懂些舊禮的人俗稱“大了(音liǎo)”幫助料理。停尸還限于死于家中者,若不是死于家中,則尸體多放于醫(yī)院停尸房或殯儀館中,因此,無須舉行停尸儀式。
下葬
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挖穴深埋,填土后堆成墳頭,叫“下葬”。穴位由陰陽生按照“五行”、“八卦”、“三元”、“四象”的方位派人刨好墳坑,內(nèi)鋪黃緞子,安放由香斗抱來的福壽果,四角各置一錢,撒五谷雜糧,其中黑豆較多,據(jù)說可以驅(qū)邪。棺材入土后,孝子把幡插在墳頭上,插3下,撥3下,這樣后輩可升官發(fā)財(cái);另一種是棺材埋地下,上面四周扎葦把,外面隨形培士,叫“浮厝”,這種方式只限于一些客死天津者,為便于以后遷回原籍,所以棺材大都較薄、較輕;材頭探出很短,稱為“行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