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序是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論語》。
1、《詩經(jīng)》
《詩經(jīng)》約成書于春秋中期,起初叫做《詩》。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,為了敘述方便,就稱作“詩三百”。之所以改稱《詩經(jīng)》,是由于漢武帝以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為五經(jīng)的緣故。
2、《春秋》
《春秋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,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,被后人稱為“春秋筆法”、“微言大義”。它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“六經(jīng)”之一,是中國部編年體史書,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,現(xiàn)存版本據(jù)傳是由孔子修訂而成。
3、《論語》
《論語》,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,成書于戰(zhàn)國前期。全書共20篇492章,以語錄體為主,敘事體為輔,較為集中地體現(xiàn)了孔子及儒家學(xué)派的政治主張、倫理思想、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。
《論語》作品鑒賞
《論語》多為語錄,但都辭約義富,有些語句、篇章形象生動。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》不僅篇幅較長,而且注重記述,算得上一篇結(jié)構(gòu)完整的記敘文,人物形象鮮明,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、動作、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,具有較強的藝術(shù)性。
《論語》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則??鬃右虿氖┙蹋瑢τ诓煌膶ο?,考慮其不同的素質(zhì)、優(yōu)點和缺點、進德修業(yè)的具體情況,給予不同的教誨,表現(xiàn)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。
《論語》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,用意深遠(yuǎn),有一種雍容和順、紆徐含蓄的風(fēng)格。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。同時語言淺近易懂,接近口語,也是一個特點。